院士查房

 

孩子白癜风怎样治疗 http://m.39.net/pf/a_6079778.html

王振义院士的开卷考试——疑难病例讨论集

病例分享三ALK(+)间变大细胞淋巴瘤

1.ALK(+)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断依据是什么?

2.ALK(+)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机制?

3.如何治疗ALK(+)间变大细胞淋巴瘤?其预后如何?

1.病史简介

现病史:

患者男性18岁,于年4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骶髂部阵发性胀痛,伴左下肢放射痛,外院诊断腰椎间盘突出,予以针灸推拿后疼痛好转。

年3月运动后出现相同性质疼痛,进行性加重,伴发热,最高38.6℃,伴盗汗。医院四肢CT提示左侧髂骨占位病变。

年5月19医院骨科住院,行骶髂关节MRI提示左髂骨占位病变,盆腔内左髂血管旁多发淋巴结肿大。CT定位下左髂骨病变穿刺活检,结合形态学及免疫学标记结果,病理诊断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(ALCL),免疫组化提示ALK(-)。

随后患者至血液科住院进一步诊治,医院病理科会诊并加做免疫组化检测到ALK融合蛋白,FISH中t(2p23)检测到ALK融合基因,最终诊断为ALK(+)ALCL,年6月18日起给予CHOP方案(CTX1.2gd1、VCR2mgd1,脂质体多柔比星60mgd1,强的松50mgbid口服5天)治疗。治疗后,淋巴结及左侧臀部肿块缩小,治疗见效。

既往史

一般健康状况:良好

疾病史:无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史

传染病史:否认肝炎、结核等传染病史

预防接种史:按时接种

手术外伤史:否认

输血史:否认输血史

食物、药物过敏史:否认

个人史

生长于原籍,否认疫水疫区接触史,否认化学毒物接触史,无烟酒史

婚育史

未婚

家族史

否认相关疾病家族史。

体格检查:

体检:体温:38.5℃,脉搏:次/分,呼吸:18次/分,血压:/69mmHg。一般情况可,神清,精神可,贫血貌,皮肤粘膜无瘀点瘀斑出血,步入病房。右侧颈部可扪及一淋巴结,直径2-4cm,质硬,无明显压痛;双侧腹股沟各可扪及两个淋巴结,直径1.0-1.5cm,质硬,活动度差。心肺听诊无特殊,腹软,无压痛,肝脾肋下未触及。双侧髋关节不对称,左侧臀区有直径10-15cm肿块,压之有酸胀感。

实验室检查:

白细胞计数31.7×/L↑,红细胞计数4.75×/L,血红蛋白g/L↓,血小板计数×/L,Hct0.↓

谷丙转氨酶47IU/L,谷草转氨酶29IU/L,总胆红素16.2IU/L,白蛋白40g/L,肌酐69μmol/L,尿酸μmol/L。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为.3ml/min/1.73m2,LDHIU/L

ng/ml↑,尿β2微球蛋白:73ng/ml

APTT40.3s,PT11.8s,INR1.00,TT20.4s,Fg5.0g/L↑,纤维蛋白降解产物66mg/L↑,D-2聚体1.38mg/L↑。

腹部及浅表淋巴结B超:肝脾肿大,脾内弥漫性低回声考虑浸润。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,右侧之一:21×8mm,左侧之一:26×8mm;右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,右侧之一:15×8mm;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,右侧之一:21×8mm,左侧之一:22×8mm。

正常。

双侧颈部、双侧锁骨上、纵膈、右肺门、腹腔腹膜后盆腔及双侧腹股沟多发异常高代谢淋巴结。脾脏肿大,代谢不均匀增高。左侧髂骨骨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胀,且代谢异常增高。

骨髓增生明显活跃,粒、红、巨三系均增生活跃,AKP积分升高;髓片中幼淋样细胞占2%。流式细胞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细胞表达。

染色体:46,XY。

TCR重排(-)。

造血细胞白系增生活跃++,伴少量幼稚细胞。

外周性T细胞淋巴瘤(-5-19骨科住院期间)

镜下所见异常淋巴样细胞增生,呈小片状排列,部分围绕血管生长,细胞体积大,核异型明显,部分细胞核偏位,高尔基区明显,可见核仁及核分裂像。

背景中见大量组织细胞、小淋巴细胞、浆细胞、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,部分组织坏死。

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:CD30+,CD15-,PAX5-,ALK-1-,CD3+,CD4+/-,CD8-,CD5+,CD7+,Ki-67(30%+),S-,CD79a-,CD20-,CD1a-,kp-1-,PGM-1-,Langrin-。

(左髂骨)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

免疫组化:CD30+,CD20-,PAX5-,ALK1-,CD3+/-,CD4+,CD8-,EMA+/-,Ki-67(40%+),S-,CD68/PGM-1-

VentanaIHC(Ventana免疫组化染色)检测ALK融合蛋白:可疑阳性。

FISH法检测t(2p23)(ALK):荧光显微镜下可见部分区域细胞有肯定红绿分离信号,结果为阳性,即有ALK相关基因易位。

2.讨论与分析

(1)诊断及依据

本例患者为年轻男性,左骶髂部阵发性胀痛起病,全身症状明显,有结外累及(髂骨,脾脏等),CT定位下左髂骨病变穿刺活检,病理诊断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,但免疫组化提示ALK(-)。进一步检查,医院病理科会诊并加做免疫组化,检测到ALK融合蛋白,FISH检测中t(2p23)检测到ALK融合基因。综合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,故本例患者最终诊断为ALK(+)ALCL。

间变大细胞淋巴瘤(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,ALCL)属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一种亚型,其中部分ALCL与定位于2p23染色体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(anaplasticlymphomakinase,ALK)的基因易位有关联,故名为ALK(+)ALCL。这些ALK(+)ALCL的预后明显好于ALK(-)ALCL,因此年WHO的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将“ALCL,ALK阳性”作为一种单独的临床病理学类型,据国际T细胞淋巴瘤项目研究统计,ALK(+)ALCL发病率约为成熟T细胞淋巴瘤的6.6%,而ALK(-)ALCL约为5.5%(见表1)。

表1:年版WHO对于T和NK细胞肿瘤的分类

引自:VoseJ.InternationalperipheralT-cellandnaturalkiller/T-celllymphomastudy:Pathologyfindingsandclinicalout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cqhpz.com/ways/998992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

    当前时间: